一、 法律法规与责任 (10条)
1. 熟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安全生产法》等核心法律法规。
2. 明确单位消防安全主体责任,法人/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
3. 知晓“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
4. 了解消防安全“四个能力”:检查消除火灾隐患能力、扑救初起火灾能力、组织疏散逃生能力、消防宣传教育能力。
5. 掌握“一懂三会”:懂得本场所火灾危险性,会报警、会灭火、会逃生。
6. 员工有维护消防安全、保护消防设施、预防火灾、报告火警的义务。
7. 任何单位、成年人都有参加有组织的灭火工作的义务。
8. 严禁堵塞、锁闭消防通道和安全出口。
9. 禁止损坏、挪用或擅自拆除、停用消防设施、器材。
10. 进行电焊、气焊等明火作业需持证上岗,落实动火审批和现场监护。
二、 火灾预防与隐患排查 (20条)
11. 严禁违规使用大功率电器、“三无”电器产品。
12. 离开办公室、宿舍、工位前关闭电源(尤其加热设备)。
13. 严禁私拉乱接电线,老化电线及时更换。
14. 电动车禁止在室内、楼道充电,严禁飞线充电。
15. 安全使用燃气,用后关阀,定期检查软管、接口。
16. 厨房油烟管道定期清洗。
17. 易燃易爆物品(酒精、油漆、溶剂等)远离火源、热源,安全存放。
18. 生产区域严禁吸烟(指定吸烟点除外)。
19. 保持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畅通无阻,不堆放杂物。
20. 防火门保持常闭状态,不擅自拆除或改为常开。
21. 仓库物品堆放符合“五距”要求(墙距、柱距、灯距、垛距、顶距)。
22. 熟知本岗位火灾危险源和风险点。
23. 定期进行防火巡查、检查,及时发现消除隐患(如电线破损、设备过热、消防器材缺失损坏)。
24. 动火作业区域清理可燃物,配置灭火器材,专人监护。
25. 使用电气设备符合安全规程,不超负荷运行。
26. 高温设备、发热部件保持良好散热。
27. 垃圾、废弃物及时清理,特别是可燃垃圾。
28. 装修材料使用不燃或难燃材料。
29. 消防控制室、配电室、水泵房等关键部位严禁无关人员进入。
30. 熟悉本场所消防设施(灭火器、消火栓、报警器)位置。
三、 消防设施器材使用 (15条)
31. 灭火器: 记住口诀“提、拔、握、压”(提灭火器、拔保险销、握住喷管、压下压把)。
32. 灭火时站在上风或侧上风方向。
33. 对准火焰根部喷射(固体);由近及远,左右扫射(液体);覆盖燃烧面(气体)。
34. 了解常见灭火器类型:ABC干粉(通用)、BC干粉(液体/气体)、二氧化碳(电气/精密仪器)、水基型(A类/部分F类)。
35. 定期检查灭火器压力表指针在绿区,铅封完好,瓶体无锈蚀。
36. 消火栓:两人操作:一人接水带、水枪奔向着火点,另一人接好水带、阀门,逆时针打开阀门出水。
37. 水带铺设避免打结、扭曲。
38. 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发现火情立即按下报警。
39. 火灾探测器(烟感、温感): 保持清洁,不覆盖遮挡。
40. 应急照明灯、疏散指示标志:保持完好有效,断电自动点亮。
41. 防火卷帘:下方不堆放物品,火灾时自动降落。
42. 防毒面具(过滤式消防自救呼吸器): 撕开包装袋,拔掉前后塞,戴上头罩,拉紧头带。
43. 会使用消防软管卷盘(轻便消防水龙)。
44. 不挪用消防器材做他用。
45. 发现消防设施损坏及时报告。
四、 报警与初期火灾扑救 (15条)
46. 报警早,损失小!发现火情立即报警。
47. 报警方法:拨打“119”火警电话。
48. 报警内容:讲清详细地址、起火部位、着火物质、火势大小、有无人员被困、报警人姓名及电话。
49. 派人到路口指引消防车。
50. 扑救初起火灾黄金3分钟至关重要。
51. 先控制,后消灭:先阻止火势蔓延,再彻底扑灭。
52. 先救人,后救物:优先保障人员安全。
53. 先重点,后一般:保护贵重物资和危险品。
54. 电器火灾:先断电,再用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器扑救,严禁用水。
55. 油锅火灾:盖锅盖或倒入大量蔬菜,严禁浇水。
56. 燃气火灾:先关阀断气,再灭火。
57. 身上着火:停止奔跑,就地打滚,或用厚重衣物覆盖压灭火苗。
58. 遇小火(如垃圾桶、纸篓),在确保安全前提下,用灭火器或水扑灭。
59. 火势已大或无法判断时,立即撤离,切勿贪恋财物。
60. 组织现场人员利用现有消防器材进行初期扑救(在安全前提下)。
五、 应急疏散与逃生自救 (20条)
61. 保持冷静,迅速判断!恐慌是逃生大敌。
62. 熟悉本场所至少两条不同方向的逃生路线和安全出口位置。
63. 听到火灾警报或疏散指令,立即行动,不观望、不迟疑。
64. 湿毛巾捂口鼻:折叠多层(8层以上),浸湿(拧至半干),捂住口鼻弯腰低姿撤离。
65. 弯腰低姿:烟气在上部聚集,贴近地面空气相对较好。
66. 沿疏散指示标志方向逃生,不盲目乱跑。
67. 不乘普通电梯!火灾时可能断电或成“烟囱”。
68. 开门前先摸门把手/门板:烫手则不开门,改走其他出口或用湿布塞门缝,在窗口求救。
69. 门把手不烫:缓慢开门,确认门外无烟无火再迅速撤离。
70. 被困室内:关闭房门,用湿布塞紧门缝,泼水降温,在明显窗口(阳台)发出求救信号(晃动鲜艳衣物、手电光等)。
71. 不盲目跳楼!三层以下可用绳索、床单连接固定后下滑,高层等待救援。
72. 高层建筑:利用疏散楼梯逃生(防烟楼梯间更安全)。
73. 身上着火处理:停、倒、滚。
74. 逃生时帮助老弱病残孕。
75. 疏散到安全集合点(预先指定),清点人数。
76. 不因寻找财物延误逃生时机。
77. 听从现场指挥人员(如义务消防队员、安全员)引导。
78. 进入陌生场所(酒店、商场等),先留意安全出口和疏散路线。
79. 利用缓降器、救生滑道等辅助逃生设备(如场所配备)。
80. 保持疏散通道畅通至关重要。
六、 特定场所与场景 (10条)
81. 人员密集场所(商场、影院、KTV等):注意应急广播,服从工作人员指挥,防止踩踏。
82. 工厂车间: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注意易燃易爆品和动火管理。
83. 仓库:严格管理火源,货物分类存放,保持通道畅通。
84. 实验室:规范使用易燃易爆化学品,注意通风和废液处理。
85. 宿舍:严禁使用大功率电器、明火,保持通道畅通。
86. 施工现场:严格动火审批,清理可燃杂物,配备足够消防器材。
87. 交通工具(公交、地铁):了解安全锤位置及使用方法,击打车窗四角逃生。
88. 家庭防火:配备灭火器、逃生绳(高层)、安装独立式烟感报警器。
89. 电气火灾预防:定期检查线路,不超负荷用电,使用合格电器。
90. 危化品管理:分类隔离储存,标识清晰,通风防潮防晒,远离火源热源。
七、 日常管理与培训 (10条)
91. 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消防安全培训和应急演练。
92. 新员工必须接受岗前消防安全培训。
93. 定期(至少每年一次)组织全员消防疏散演练。
94. 消防安全管理人、重点岗位人员、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需持证上岗。
95. 消防控制室实行24小时双人值班,值班人员持证上岗,熟悉操作。
96. 建立健全消防安全制度和操作规程。
97. 建立消防档案,记录检查、维修、培训、演练等情况。
98. 保障消防经费投入,及时维修、更新消防设施器材。
99. 鼓励报告火灾隐患和消防安全违法行为。
100. 将消防安全纳入日常工作和生活,养成良好安全习惯。
来源:范成大人,谈谈火 (如有无意侵权请联系我处,将及时删除) |